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
【齐聚长江·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】“演出+”融合

【齐聚长江·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】“演出+”融合,文化旅游发展新引擎——中南六省(区)演出活动及洽谈观察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农新宇通讯员黄英10月27日,第36届中南六省(区)演出演出暨项目洽谈活动在武汉举行。围绕“探索‘演出+’融合模式,推动文旅企业家高质量发展”主题,来自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六省(区)的艺术院团、演出团体代表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创新发展方式。活动现场将“绩效+”纳入(主办方提供),成为发展的强大“新引擎”的文化旅游。活动期间,六家单位分享了创新、成功的“演艺+”经验。 “文旅演出不仅仅是表演。”武汉朝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于涛以“知音号”项目为例阐释了这一基本理念。作为武汉文化旅游的名片,“知音号”平均每年演出360场,复购率较高,团体购票比例较低。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沉浸式体验的独特设计——通过“起始、传承、转移、融合”的戏剧结构,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“送客”,在108个人物的零散叙事中看到自己,在长江夜景与戏剧性时空的结合中完成情感崩溃。 《知音号》不仅仅是一场表演,更是一场与城市、与自身的对话仪式树立沉浸式文化旅游演出的行业标杆。活动现场(主办方提供照片)位于如今赫赫有名的河南郑州“唯有河南·戏剧奇幻城”。仅河南话剧品牌建业文化旅游中心总监刘开鹏表示,话剧《梦幻城》共有21个剧场,剧目近800分钟。通过《李家村》、《梦幻城》三部主打剧和18部迷你剧,今年10月,厚重的中原文化转化为生动的故事,影院观影人次合计达到5500万人次,其中80%是省外游客,85%是年轻观众。成功实现了“戏剧大众化”,以戏剧吸引游客。 “剧目不断更新,内容不断丰富,让这座城市成为连接剧场内外、激发文化探索的文化旅游奇幻城市。”刘开鹏介绍。活动现场(主办方提供照片) 韶山湖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“最忆韶山冲”项目利用AI交互、4D动态场景等科技手段提升观赏体验。好评率超过90%,年轻观众比例提升至41%。基于此,该项目联合18家研究机构推出的产品“表演+思政课堂”也很受欢迎。今年共接待跨地区团队128支、师生6万余人。广州大剧院总经理霍建华表示,通过“创新创新+业务拓展”,剧院打造了“演出+培训+文化创意+商业”的生态链,实现收入多元化。其中,创新运用“门票经济”连接文旅消费,实现了文化旅游消费的跨越式发展。省内观众占13%,掀起“进城看戏”的热潮。广西演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家禄介绍,“演出行广西”“本土创作+外部引进”双轮驱动,创作了《柳柳州》等原创剧目,引进了《丝路繁花》等领军演出,全年举办演出80余场。通过推出“艺术品消费实践专属卡”等惠民举措,带动消费超过3600万元。活动现场(主办方提供) 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和一流的场馆设施,海南邦戈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近年来成功举办了张杰、张艺兴等明星的演唱会和大型音乐节。公司总经理陈志具体介绍海南的“简化审批”、“绿色通道”等服务机制为“演艺+”融合提供了优良环境,助力海南从“演艺高地”迈向“全球演艺目的地”。与会专家代表在交流讨论中指出,随着文旅融合加速和消费升级深化,演艺旅游产业正从传统剧场模式向沉浸式、科技化、IP化方向转变,“演艺+”融合前景广阔。活动现场(主办方供图),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克志表示,推动“演出+”深度融合,是拓展演出市场空间、增强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。 “我们要积极推动艺术与旅游、科技、商业、猫的演出埃林等领域。跨界融合将基于娱乐和新消费打造更加沉浸式、互动性更强的新型娱乐业态,让演出从传统剧场空间走向更广阔的城市街区、旅游景区、商业综合体、区域发展,强化区域发展。”
上一篇: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在光谷投产 下一篇:没有了